实践教育爸妈圈▲ 让孩子在探索与实践中求知
在实践中培养孩子的个性、自由、勇气、勤奋、想象力和好奇心
清明节,是我欧亿体育官网们熟悉的传统节日,它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又是人们口中的“踏青节”。作为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这万物吐故纳新之时,如何让孩子享受假期快乐的同时,还能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呢绿茵场上球员运筹帷幄,一决胜负?
其实,教育无处不在,家长们在清明节里可以教孩子很多东西。比如清明带孩子出去玩,对孩子进行自然早教,还可以跟孩子一起唱儿歌认识清明节,清明节安全教育等都可以适当教给孩子。
什么是清明节
在日常对话中,孩子可能会发问绿茵场上球员运筹帷幄,一决胜负:什么是清明节,为什么放假3天......
很多年龄小的孩子都不知道清明节,有些即使知道,也对清明节的由来和日期不甚绿茵场上球员运筹帷幄,一决胜负了解。所以,在清明节来到之前,家长们不妨先和孩子聊聊,那些和清明有关、有趣的故事和习俗。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官方释义
由于孩子年龄尚小,理解能力也不强,所以妈妈们一定不要用晦涩难懂的词语跟宝宝介绍,要解释得通俗易懂才能让孩子接受。
绿茵场上球员运筹帷幄,一决胜负你可以告诉孩子,在很久很久以前,农民伯伯为了方便安排自己的农事活动,将一年分为24个节气,而清明就是24个节气之一。在这24个节气中,每个节气的气温、降雨等各方面都不一样的。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其实,清明在很早前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在部分地方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而有的地方也还保留着寒食的风俗。
教育无处不在,
清明节怎么教孩子?
1、祭祀活动也是一种感恩教育
清明祭祖,其内涵是孝文化。向已逝的亲人、祖先送上思念与敬意,给孩子提供一个认识孝文化环境,让他们知道感恩。
或者家长可以带孩子去扫一扫烈士墓,献上一束花,给孩子讲讲先烈们的英雄故事,创造一个耳濡目染的机会。让他们自豪地说,我知道董存瑞的故事,我知道刘胡兰的故事,并自信地将英雄的故事讲给更小的孩子听。
当然,孩子还小,认知水平很有限。比如有的孩子甚至说,打仗时他们没有吃的,为什么不吃巧克力等。孩子说得幼稚,家长们不能一笑了之,要有意识引导。家长也不要以为孩子还小,跟他说什么都没用。这种耳濡目染的机会是不能错过的,也许只是一枝白菊,一个鞠躬,但孩子在这种氛围中,是可以感受到我们对先人的尊敬和敬仰的。
2、和孩子踏青,亲近大自然
因为清明一般在每年阳历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万物复苏、百花盛开的时候,所以,清明节还有一个名字——踏青节。
清明节前后,野外到处是一片绿意盎然、山花浪漫。你可以带着宝宝沐浴清新秀美的自然风光,走进远山近水的田园村落,踏着绿油油的青草,踩着软绵绵的春泥,感悟魅力十足的春天。孩子们还可以奔走于田间地头,放飞心情。
最重要的是,通过与大自然的这种亲密接触,可以增强孩子的五官感受能力。爸爸妈妈可以以自然界提供的天然色为教材,给宝宝讲述各种颜色的特点,让宝宝增加对颜色的认识和了解;可以让孩子闭目倾听风声、松涛声或是鸟鸣虫叫声,训练宝宝的听觉能力和辨别声音的能力;还可以让孩子在小溪边玩水,在花丛中玩耍,在广场放风筝……通过这些活动,常常会引起宝宝无限的好奇。
3、普及节气小常识,讲一份关于清明的诗词情怀
在二十四节气中,只有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最早是农事节气,农村地区至今流传着许多有关清明的农事谚语。
比如:
“清明前后一场雨,胜似秀才中了举。”
“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
“清明播谷,小满栽秧。”
“清明前,好种棉;清明后,好种豆。”
“清明种棉多结桃。”
“清明种棉花,秋后大把抓。”
“清明种瓜,车装船拉。”
“清明种菜,有吃有卖。”
“雨水清明紧相连,植树季节在眼前”
这些谚语都反映了作为清明宜种植宜生长的时令节气特点。
此外,古人的情怀,即使穿越了千年,也能感受到,可以带孩子讲一讲唐诗宋词中的烟雨清明。
4、带孩子一起种花养草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在24个节气中,清明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这个时候,也正是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种花养草的最佳季节。
孩子在参与种植、照料花草等小生命的过程中,会加强他们对自然的认识。如果爸爸妈妈能够教育孩子像对待朋友那样来热爱树木、花草和昆虫等,孩子对生命和自然的爱会增强并植根于心中,并形成一种相互同情相互依赖的情感和责任感。在这种情感和责任感的支配下,孩子会逐渐跟自然融合为一体,从而更好地寻找生命存在的意义。
5、和孩子一起玩传统游戏
清明节除了祭奠祖先,还有很多适合孩子的传统游戏,比如放风筝,就是古代清明节习俗。
古时候,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风筝。而且,晚上放风筝时,会在风筝下或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
古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还会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希望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放风筝活动不仅可以让孩子了解到清明节的习俗,还可以强身健体。放风筝时,宝宝可以极目远眺风筝的千姿百态,有利于调节眼部肌肉和神经,消除眼睛疲劳,达到保护和增强视力的目的。
荡秋千也是清明时节的传统活动。古时的秋千很简单,用树桠枝做个架子,再拴上彩带就是一架秋千了。清明节,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自制一架简单的秋千,外出踏青时带上。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
在清明节的传统活动中,“蹴鞠”也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活动。绿茵场上踢足球。蹴鞠,就是现在足球的前身,相传战国时期流入民间,至汉代更成了军中用以练身习武,并列于兵书。父母和孩子一起回味蹴鞠习俗,去绿茵场上跑一跑、出出汗,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呢绿茵场上球员运筹帷幄,一决胜负!
6、清明,和孩子聊聊生老病死
在祭奠亲人或祖先时,孩子可能会问到和死亡有关的敏感话题。那么,爸爸妈妈也不要刻意回避这样的话题,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段、接受能力,适当地跟孩子聊聊。
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对死亡的了解分为三个时期:3-5岁的孩子觉得死亡就像睡觉或旅行一样,是一个可逆的过程;5-9岁的孩子已经能够接受死亡的观念,但不知道死亡会发生在每一个人或自己的身上;而9岁以上的孩子已经知道死亡无法避免,甚至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所以,在跟孩子聊死亡等生命教育的话题时,要特别注意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
7、主题儿童绘本 ,不说话静静地阅读
当死亡这个沉重的话题不可避免地将被提起,有教育专家建议,不妨从“死亡绘本”入手,从另一个角度向孩子诠释“生命”与“死亡”的意义。帮助孩子面对分离的痛苦,让孩子通过对逝者的怀念,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8、顺便教教孩子如何防火
去祭祀都少不了焚烧冥纸,但是清明前后,天干物燥,野外、山林中遍地是枯枝落叶,稍有不慎很容易引起火灾。我们除了要让孩子知道火灾的危害性,最重要的还是告诉孩子防火的知识。
我们在烧冥纸的时候要不忘给孩子解释和提醒这些:要在固定的地方用金属容器来燃烧这些冥纸;不管在哪里,都不能将点着的蜡烛、香火、火柴、烟头、火机等物品丢到草丛或草地上,这样很容易引发火灾;在祭拜结束后,要求孩子帮忙检查四周,看燃灰是否清理干净。在确保冥纸或香烛完全熄灭,没有余火后才能离开,避免死灰复燃。
什么是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兴起,源于人们对现代社会生命价值观失落的反思。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思想,且他创立的生命教育理念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西方国家明确标举“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概念的,当数1979年澳洲成立的“生命教育中心”(life educational center:LEC),该中心现已发展为一个国际性机构,致力于“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的防制。1989年日本所修改的新《教学大纲》中针对青少年自杀、污辱、杀人、破坏自然环境、浪费等现象日益严重的现实,提出了“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说明几十年来,生命教育的实践在全球已得到迅速发展。
生命教育到底有何意义呢?从最根本的意义来说,生命教育乃是一种全人教育,它涵盖了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和这一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既关乎人的生存与生活,也关乎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乎人的本性与价值。
如果父母能够正视孩子的生命教育,孩子将更容易树立“我自己”的自我认同。对社会而言,如果每个人都能正视生命教育,最终实现“我之为我”的生命价值,那么将为社会、为人间焕发出自己独有的美丽光彩。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在怀念先人的同时也要对孩子进行适时的教育。让孩子不仅可以真正参与其中感受清明节的氛围,还可以学习相关的习俗和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发表评论